7月18日至20日,国际应用写作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大会暨第三届青年论坛在长春举行。我院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毛正天教授应邀出席,并以国际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身份主持大会开幕式,同时负责闭幕式的学术观察报告环节。

作为连续多年为大会做学术观察报告的专家,毛正天教授此次以《汇聚全球智慧,共绘新时代应用写作发展蓝图》为题,发表了6000余字的论评报告。报告以实事求是的总结、深刻精准的论析和高屋建瓴的引领,从四个方面系统梳理大会成果,为应用写作学的学术研究指明方向:
凝聚“人本智能范式”共识:针对人工智能写作相关研究,报告指出,尽管与会论文角度各异,但均聚焦“人本智能范式”,强调写作学需承载人文温度,人工智能发展应服务于人。这一共识的形成,为智能时代应用写作学的理论重构奠定了基础。

探索人机协同多元场景实践:大会围绕公文、新闻等领域的人机协同应用展开广泛探讨,尤其关注应用写作教学领域。多篇教学研究论文聚焦“智写教育生态”构建,覆盖多教育层次,体现了研究的前沿性与实践性。

重申与捍卫应用写作公共性:报告强调,公共性是应用写作的核心特质。大会通过历史研究(如《文心雕龙》中公文作者责任观研究)与当代案例分析,明确应用写作需服务社会沟通与公共利益,彰显了公共性的重要意义,也体现了青年学者的学术进步。
推动学科共同体协作与发展:人工智能时代催生应用写作学跨学科融合趋势,多篇论文通过多学科知识结合构建新分析模型,但同时也暴露出跨学科研究学理性不足等问题。报告指出,未来从“实践总结”到“理论建构”仍需持续发力。

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美国俄亥俄州大学、越南河内国家大学、香港大学、香港理工大学、香港浸会大学、澳门大学、武汉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天津大学、东北师范大学、西南大学、南京师范大学等海内外100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参会,交流论文百余篇。毛正天教授还受聘担任大会优秀论文奖评委,为学术成果评选提供专业指导。其学术观察报告再次展现了对应用写作学科发展的深刻洞察,助力大会为智能时代应用写作学的发展开启新征程。

初审:毛正天 复审:陈俊 终审:李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