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抹绿色青春志,铿锵玫瑰阅兵场。信阳学院学子彭婷用汗水浇灌梦想,以脚步丈量荣光。
2025年9月3日上午,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。在众多受阅方队中,中国民兵女兵方队格外引人注目,其中一位女兵英姿飒爽、步伐坚定——她就是信阳学院文学院2023届广播电视学专业优秀校友彭婷。

校园成长,奠定坚实基础

彭婷,女,汉族,信阳光山人,2000年出生,2017年考入信阳学院文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。在校期间,她表现优异,获得了“优秀团员”、“优秀个人”、“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
信阳学院文学院秉承“以文化人、以红铸魂”的育人理念,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平台。学院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,更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。文学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,为彭婷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。从入学到毕业,学院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这些教育为彭婷日后从军报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。
军旅淬炼,绽放青春光彩

2020年9月,怀揣着报效祖国的梦想,彭婷毅然暂停学业,投身军旅,服役于北部战区某火箭军部队。在新兵训练期间,她表现突出,被选拔为该部队第一批参加野外驻训的女兵。服役期间,彭婷担任报务员职务,肩负着部队通信联络的重要职责。这一岗位要求极高的责任心、专注力和心理素质,她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部队领导的认可。火箭军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,其训练严格程度可想而知。彭婷在部队期间锤炼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,这些品质为她日后入选阅兵方队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重返校园,完成学业梦想

2022年9月,彭婷光荣退出现役,重返信阳学院校园继续完成学业。部队的培养使她在学习上更加刻苦努力,在生活中更加自律严谨。重返校园后,彭婷将在部队中养成的优良作风带回了校园,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的榜样。她于2023年7月顺利毕业,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军人再到大学毕业生的转变历程。文学院为返校毕业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,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部队到校园的过渡,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学术上和职业发展上得到充分的指导。
阅兵场上,展现巾帼风采

2025年9月3日,彭婷作为中国民兵女兵方队的一员,昂首阔步走过天安门广场,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,以出色的表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女性的风采。能够入选阅兵方队,需要经过极其严格的选拔和艰苦的训练。彭婷凭借在火箭军部队服役期间打下的坚实基础和过硬素质,在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。阅兵场上,她与方队其他成员一起,以整齐划一的步伐、铿锵有力的节奏、英姿飒爽的气势,展现了中国民兵的风采,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女性的力量与自信。
彭婷感言:感恩母校与部队培养

"能够参加这次阅兵仪式,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,"彭婷激动地表示,"当我迈着正步走过天安门广场时,心中充满了对母校信阳学院和部队的感激之情。"彭婷在电话中提到,信阳学院不仅教会了我专业知识,更培养了我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。文学院的老师们不仅传授知识,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,如何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。"
提起部队生活,彭婷回忆说:"部队生活磨炼了我的意志,锤炼了我的品格。在火箭军的岁月里,我学会了坚持与担当,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。这些宝贵的经历让我在阅兵训练中能够克服困难,坚持到底。"
最后,彭婷想要对信阳学院的学弟学妹们说:"这次阅兵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‘铭记历史、珍爱和平’的意义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们应当自强不息,守护和平;铭记过去,坚定迈向未来。"
母校骄傲,传承红色基因

彭婷的成功是信阳学院育人成果的一个缩影。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。文学院近年来充分利用大别山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,组织师生前往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红色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。学院领导表示,彭婷同学是文学院的骄傲,她的成长历程体现了文学院学子的精神风貌,展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,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。
阅兵仪式结束后,彭婷的身影消失在长安街的人海中,但她的故事正在信阳学院的校园里流传。在文学院的教室、图书馆和实验室里,更多“彭婷”正在成长。他们或许将执笔书写时代篇章,或许将投身军旅保家卫国,或许将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。无论选择何种道路,信阳学院赋予他们的文化自信和红色基因,都将如影随形,成为他们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。
初审:陈禹含 复审:陈俊 终审:李赟